事實上,對于人造羽毛球是否會取代天然(傳統)羽毛球這件事,世界羽聯一直有自己的見解?;剡^頭來,世界羽聯就已經開始開發人造球了。在那時,李宗偉曾表示他已經測試了合成球,“有些選手曾經測試過這種合成球,我就是其中之一,穩定性很差,有時像傳統的羽毛球,有時會不舒服。但李宗偉并不看好使用羽毛球新材料,相信不斷地試驗和檢驗,可以讓合成球更加接近于傳統羽毛球,下面跟著羽毛球生產廠家一起了解一下。
從世界羽聯與羽毛球界人的觀點來看,即便用羽毛球代替傳統羽毛球,也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,最重要的是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:一是飛行穩定性,二是耐打。假如這三個方面的問題,能很好地解決,那么,假羽毛球將取代傳統羽毛球。誠然,要真正解決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,也是相當困難的。
對此,很多球友也許會問,經濟這個問題,你怎么沒提。理由是這樣,鑒于目前傳統羽毛球的市場價格,加上人工羽毛球取代了傳統羽毛球后大量重復批量生產的成本,其實答案是不言而喻的。因此,關于經濟這一問題就不多說了。與此同時,從世界羽聯從計劃到執行決定逐漸進入人造羽毛球賽事這一決定,也可以從側面看經濟因素他們也進行了充分考慮。
由于以上兩方面的原因,決定了人造羽毛球能否替代傳統羽毛球,那么我們將對這兩大因素進行分析。
影響羽毛球運動穩定性的四個主要因素。
1.均勻一致的羽片重量;
2.羽片彎拱的一致性;
3.羽片排列搭角一致;
4.羽毛與球的重量比。
不知球友是否記得一只叫碳音的人造羽毛球。要無限接近自然球,這個人造球用了16個毛片,也許不會再說毛片了,碳音材料“羽毛”全是合成的。找出當時有關資料,大家可以看看對比資料:
天然重球5.060g。
人工球形:5.134g。
人造球重量稍大0.07g。
自然球直徑對比值:67.53毫米。
人工球體:6.52毫米。
人工球體稍小1毫米。
天然球毛對比度:63.54mm。
人工球體:61.50毫米。
人工球形稍短2毫米。
就職業而言,碳音羽毛球與傳統羽毛球相比仍有一定差距,職業選手常能感覺到其擊球感覺與傳統羽毛球有細微差別。具體地說,對比以上四個主要因素,前面這三個音符都做得很完美,而第四個是羽球與球的重量比例,還沒有做到。炭音毛葉片硬度不夠高,很難保持定角,從而影響飛行的穩定性。